《东方网》|“刚需服务”恢复了几成?探访上海居家养老群体的日常

发布日期:2020-04-03

受疫情影响,上海长护险居家照护服务停摆了一段时间。这些天,随着疫情逐步控制,居家上门照护、老年助餐等服务也在有序恢复中。目前上海社区为老服务开展情况如何?护理员复工情况如何?记者来到几位老人家中,带你看看情况。



“孟阿姨,你终于来了。”早上九点,居家养老护理员孟阿姨敲响了赵爷爷家的大门,赵爷爷今年97岁了,住在长宁区天山街道安顺路,属于高龄独居老人,平时由24小时住家保姆照顾生活起居。受疫情影响,赵爷爷家的居家养老服务暂停了3周,前段时间才慢慢恢复,看见许久不见的护理员,赵爷爷有些开心,他与孟阿姨都喜欢看体育比赛,有不少共同话题。


孟阿姨是上海人,春节期间未离沪,属于复工较早的一批护理员。“进小区测量体温、出示证件,这是标准的流程,也是为了老人的健康,我们都理解,当然要积极配合”, 孟阿姨说。目前“随申码”绿码可以作为出入小区的通行凭证,家政员、护理员等服务人员经服务对象同意,可以进入小区,这也让孟阿姨出入方便了不少。


戴口罩、服务双方测体温,过程全消毒,3周不见,孟阿姨多了不少“规定动作”。和老人嘘寒问暖后,孟阿姨便立即投入工作,帮老人洗衣服、整理房间。从进门开始,孟阿姨就在客厅、卧室、厨房和卫生间里忙进忙出,先扫地,再拖地,把家具里里外外全部擦洗一遍,还要整理家中杂物,将其码放整齐……整整一个小时,几乎没有停下。



据悉,孟阿姨每周到赵爷爷家进行2次居家上门服务,每次100分钟,包括保洁、整理等家政服务。如果有需要,还会帮助老人代买菜、买药等。此外,还要承担着部分心理慰藉的工作。赵爷爷平时在家有点闷,兴趣爱好就是读读报纸、看看体育比赛,这不,趁着孟阿姨上门,赵爷爷拉着她说,“忙完了你再多陪我看会排球吧。”

孟阿姨告诉记者,随着居家养老服务陆续恢复,自己现在每周要服务8位老人了,差不多要恢复到以前的工作量了。其中大部分是子女不在身边的“刚需群体”。现在疫情在逐渐好转,但不少老人依然在家“摒牢”,所以买菜、买药等事情能帮忙她都会尽努力去帮助,“老人们都很信任我,前几天一位奶奶还将工资卡交给我,让帮忙代领工资。”孟阿姨说。

目前,长宁有332名居家养老护理员为1443名享受社区养老服务补贴老人提供上门服务。随着复工复产,各街道为护理员配备了口罩、免洗洗手液、一次性手套等防疫物资,护理员们也在陆续上岗中。

另一边,长护险上门服务也正在恢复中。作为上海市首批长护险试点单位之一,福寿康目前复工率已达50%左右。“我们共有近4000名护理员,其中有2300多位护理员未曾离开上海,随时可以复工。对于返沪的护理员,也已经按照要求隔离14天,能够以健康状态上岗。”福寿康工作人员告诉记者。


记者抵达静安区曲沃路姜奶奶家时,福寿康护理员沈阿姨正在帮姜奶奶擦身。

姜奶奶今年84岁,身体一直不太好,经长护险鉴定为5级护理。据悉,上海长护险等级分为2-6级,目前评估5-6级的重度失能老人服务率先恢复,在满足5-6级失能老人服务需求基础上,根据老人(家属)意愿,对评估2-4级失能老人的服务也在逐步恢复服务中。




“有些重度老人基本是半自理或无法自理的,离不开护理员,所以评估等级为5级或6级的重度老人,可以向护理站提出上门申请,再由护理站将需求汇总成文件报送给相关部门,经审批通过后可以继续提供服务。护理站也要签署一份承诺书,确保疫情期间的防护安全。”福寿康负责人表示,姜奶奶因为高龄加上5级护理,在与机构、居委会等多方协商一致下,上门护理服务并未暂停,依然是每周上门5天,每天1小时。

而护理员沈阿姨也是今年春节期间,一直留在上海服务的护理员。从1月23日沈阿姨第一次来姜奶奶家,已经做了2月有余了。“上海话我勉强能听懂。”沈阿姨是湖北随州人,春节期间未离沪,所以上门服务的业主也都很放心,瘦小的身材干起来活来十分卖力。



护理员除了做生活护理,还经常要帮老人做自理能力训练。“小沈,我这条腿风湿病犯起来,晚上疼得无法入睡,还好你每天来帮我按一按,要多谢你呀。”姜奶奶有不少基础疾病,每天要服用各种药物,尤其是风湿病,疼起来让人“叫苦不迭”,申请长护险服务,也是希望通过每天的服务,缓解病痛。

疫情期间,各养老机构继续在能力范围内关心着所服务老人的生活起居。记者了解到,虽然部分上门照护服务还未恢复,但关爱老人的工作未曾间断过。街道或机构都会定期对老人进行电话或微信问候,对确实遇到了现实困难,比如需要洗澡、清洁等,老人及家属提交申请给相关部门,只要审核通过,马上可以恢复服务。